全校高清监控,家校同步,家长随时查看;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
小、初、高文化课程同步,辅导考试;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
毕业三年内孩子问题反弹,免学费回校入读。
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学校老师管理不当,抱怨教育环境不公。父母作为成熟理智的成年人,要认识到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抱怨,还不如尽早改变。下面三个小故事,是我对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教育引导经历,这其中有困惑,有反思,也有办法和对策,或许能对父母们以启迪和帮助。
父母不喜欢的不一定是孩子不喜欢的
我感到,孩子的世界父母不懂,孩子自有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喜欢的,譬如男孩3岁喜欢奥特曼,5岁喜欢宝剑、枪,7、8喜欢孙悟空,9、10岁喜欢美国队长、王者荣耀,等等。个人喜好脱离不了年龄和身体发育,父母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憎恶来评判孩子的鉴赏力,就算孩子喜欢的东西是错误的不好的,甚至是荒谬的,你也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也不要流露出不屑,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喜欢的,他就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对抗,不依不饶到底,聪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父母知道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孩子上初二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多,难度也陡然增大,特别是数学物理学科,更是思维抽象,内容晦涩难懂。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告奋勇提出帮孩子补习文化课,此时孩子学习压力很大,迫切需要人帮助,我愿意帮他,他自然很开心。我对一些简单题很快就做出来,边做还边夸自己是某某大学毕业的,当年是什么课代表,特别善长数学、物理,一般题都不在话下,指责孩子这点题都不会做,等等。我正在得意时,谁知孩子气呼呼地推出门,不让我辅导了。我也纳闷了很多天,我怎么得不到接纳呢?后来,她妈妈接替我辅导,她妈妈和孩子“打成一片”,完全是亦母亦师亦友的样子,像两个亲密无间的小伙伴,这样既辅导了知识,又加深了亲情和母子关系,相比于我,她妈妈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和他妈妈“辅导孩子功课”的反差让我意识到,孩子已长成“小大人”了,要平等,要面子,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不要讲究权威,不能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学会示弱让步,适当地装傻,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父母合心合力不一定让孩子心服气服
有一次,因为孩子房间学习生活用品摆放较乱,我批评他生活习惯不好,不注意生活细节,等等。孩子刚起床不久,看着情绪不好,当时顶撞了我,还讲了一大堆理由。他妈妈在旁边,可能是也看不惯,也可能是看他顶撞我,就站在我的立场上批评了孩子,而且说的话比我还严厉。孩子已受到我批评,他妈妈又加进来,原本以为父母合心合力,凭着父母“双剑合壁”,加上他本来就物品乱摆乱放,无理在先,想着定会让孩子心服气服。谁知我们俩赢了道理,却丢了感情。孩子很生气,整理完房间后换身衣服准备离家出走。这下我们俩慌了,他妈妈好说歹说才劝留下。
作为父母管孩子是对的,问题是管孩子的方式不对头,一人批评就够了,两人一起批评就有“合伙欺负人的感觉”,孩子情绪上当然是反抗的。我意识到,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必须拿出对成年人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沟通不是用嘴巴说话,最为关键的是态度的平和与行为上的支持。在青春期躁动的时期,批评孩子父母宜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红脸批评,白脸调和,两人都唱红脸,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接纳的,也能感觉到自己在家里的安全感是十足的,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心。相反,如果两人都唱白脸,孩子可能觉得父母不接纳自己,自己在家没有安全感,严重者可能会离家出走。
现实生活多姿多彩,教育引导孩子多式多样,这里有时机、场合、方式、情绪、情感等方面多重因素,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方“。我觉得父母需要唯有不断学习成长,拓展思路,探寻对策,积极实践,才能胜任父母这个人生角色,陪伴和促进孩子成长。
(完)
搜索标签:
本学校面向8-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Copyright © 2014-2021 www.txt666.com 汉川市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校招生对象:8-18周岁青春期存在孩子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行为习惯问题,常年面向全国招生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119号-8 PC端网站地图SITEMAP.XML 网站tags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