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高清监控,家校同步,家长随时查看;
孩子到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服务;
小、初、高文化课程同步,辅导考试;
住校老师24小时响应家长需求;
毕业三年内孩子问题反弹,免学费回校入读。
如果孩子刚开始是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犯困等状态(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头晕、恶心、心跳加速等躯体症状),但这些情况在孩子离开学习环境后就明显减轻。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问题躯体化”。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一接触到就能感到他的极度不自信。
孩子父母的工作都比较忙,没法花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五年级之前,基本上就是“散养”状态,妈妈忙于负责孩子物质生活基本保证;爸爸则主要负责赚钱养家,几乎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聊天、沟通这些基本的沟通很少很少,更多的时候是用替代“物品”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需求。
这种情况到了四年级末期,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了恶习”。在家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后,就开始抱着iPad或者电视过日子,不到晚上12点不睡觉;第二天早上如果比较困,就多睡一会儿,迟到就迟到。在学校,是一个“差学生”,上课开小差都是“常规操作”;有的时候恶作剧,趁着同学课间休息的时候,把教室门关上,不给同学进教室。
因为这个事情老师找了家长很多次,家长觉得孩子变得“调皮”了,也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但似乎收效甚微,直到马上五年级了,孩子妈妈发现孩子越说越不听,自己也实在无力管理,就开始将管理责任,一股脑都丢给了孩子父亲。
父亲和孩子一沟通,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已经不是孩子听话不听话,或者说是管不管的问题了;而是孩子从根本上对于学校产生了极其的厌恶情绪。所以一家三口一起到了我的诊室,想让我帮忙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孩子的妈妈很激动,觉得孩子现在的问题都是父亲造成的,觉得自己“丧偶式育儿”,孩子不听话,学坏了,成绩越来越差,给她丢了人;孩子的父亲相对冷静很多,知道自己付出的时间不足导致了现在的问题。孩子就看着父母的争执,不说话。
是啊,工作忙,真的很忙,生活累,也真的很累。为了给孩子足够好的物质条件,为了给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支持,很多父母放弃了空闲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是这样其实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把孩子当成了“机器人”,我给你命令,你来执行,给我结果。但是,孩子们都是有自我思想,自我认知和自我判断的,不是一个只有0和1的机器。
我一直认为,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将犯错的孩子孩子引导向更大的错误;家长的知识,家长的认知,会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孩子的“天花板”。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包括常说的“三观”和意识,只有父母给了孩子“叛逆”的种子,孩子才会出现“叛逆”的果实。
但是我们遇到这样了也不要着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方法不难,父母调整自己,认识自己不合适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无论成绩如何,爸爸妈妈永远都是爱孩子的,这是父母予以孩子最好的爱,无条件的爱。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做第一步调整:
1.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80%以上的儿童青少年,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特别是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不必因此而过于焦虑,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保持尊重与积极倾听,鼓励孩子倾述自己的烦恼,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如果希望让孩子养成回家先做好作业的习惯,那么家长也需要在下班回家后,有安静看书的时间,而非自己抽烟喝酒游戏麻将,只要求孩子要好好做作业。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孩子的兴趣领域,通过沟通的方式提前规划好学习计划,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3.避免打骂孩子。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仍然认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好的。但单纯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往往是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不少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打骂而失去学习的兴致,并且从小耳濡目染,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拳头来应对,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4.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
成长期的孩子比较有活力,通常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大,平时运动量少,从而导致孩子内心活力无法释放,总是对外界事情充满好奇,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与其要求孩子每天循规蹈矩,不如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去爬爬山、跑跑步等在释放压力的同时还能帮孩子培养一个运动的兴趣。不用担心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毕竟,好心情才能有好的学习状态。
5.家长不必太看重学习成绩。
无论何时,家长都不能将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孩子进行比较,这样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情节,自然会厌恶或恐惧学习。家长应该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形成健康的人格是一生中更重要的课题;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考试成绩或名次。要给孩子树立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接纳孩子的焦虑情绪,激励孩子对学习的热情,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6.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
有部分孩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是学校人际关系问题,不清楚应该如何与同学交往,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社交弱势。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拓展“朋友圈”,比如周末约上同学朋友一起爬山、锻炼,激励孩子加入兴趣小组,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等等,来促进孩子的友谊。
搜索标签:
本学校面向8-18周岁青春期叛逆孩子,对存在厌学、早恋、叛逆、离家出走等问题青少年采取行为矫正辅导教育,常年面向全国招生,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安全有保障!
Copyright © 2014-2021 www.txt666.com 汉川市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学校招生对象:8-18周岁青春期存在孩子厌学、早恋、离家出走、亲情冷漠等行为习惯问题,常年面向全国招生
网站l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119号-8 PC端网站地图SITEMAP.XML 网站tags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