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平(家庭教育和儿童自主学习力培养专家)的《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白色学习帽子:学习内驱力;
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
黄色学习帽:习惯自控力;
蓝色学习帽:学习竞争力;
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
第一顶帽子:白色帽子,代表学习内驱力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辆车,那内驱力就是它的发动机。所以解决孩子学习意愿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内驱力。那如何培养内驱力呢?
一、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有成长型思维孩子的特点:1不服输,认为自身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2不自卑,专注于解决问题;3、不自满,谦虚向别人学习。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法:1调整思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改变孩子思维前,家长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家长和孩子沟通,要客观的描述而不是主观的进行评价。这里可以用到“我看到...”句式。如:我看到你考试得了59分,你对自己的分数有什么想法吗?当我们这样跟孩子沟通时,孩子就会知道我们在就事论事,探讨没考好的原因。如果家长可以长期这样跟孩子沟通,那还在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和挑战时,就会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
2强调努力,而不是天赋。当孩子做错题目的时候,引导孩子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题做对了,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你通过练习把错误全都改正了,所以你掌握了这道题,以后同样的题就知道怎么解答了。”这里用到鼓励式语句”你通过...所以...”。
通过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孩子就会知道做对或者做错题,跟自己是否聪明没有关系,而是自己的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客服困难,孩子就能获得成就感,勇于迎接挑战,变得越来越具备成长型思维的特征。
3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当孩子取得成功时,你是不是经常会表扬“你真是聪明啊”,或者当孩子考试失败时,你会很粗暴的说“你怎么这么笨”?如果你是这样的,那就是在给孩子贴标签。而这样简单的贴标签,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是天赋让他顺利做出一件事,而不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要始终鼓励孩子,以挑战的思维引导孩子(赋能式语句“我相信...”)。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一旦形成,就会激发内驱力,自主的学习的动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二、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和理查德的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人都有三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所以激发还在学习的内驱力的关键也就在于此。如果还在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收获了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那么他们家就会更加主动、积极、愉快的投身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而当孩子具备了自主感,拥有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负起责任,积极主动的去完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4个方法:
1、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2、选择式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可以使用语言“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
3、正苗启德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举例:如果孩子不想去学英语,可以这样正苗启德式提问“谢谢你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但是你的英语基础薄弱,如果不上补习班,你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我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需要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通过提问,让孩子产生思考,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同时还能感受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和聆听。
4、激励式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第一步,分解目标,可以练习;第二步,及时鼓励,适时激励。注意:激励方式需要孩子认可,而且不要让外部激励变成主导。
三、建立目标感
树立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
1、S(Specific):目标是具体的,而非模糊的;
2、M(Mesurable):目标是可以用数字来量化的;
3、A(Attainable):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而非虚无缥缈;
4、R(Relevant):目标要与整体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5、T(Time-bound):目标具有明确的期限。
六步目标法,激发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激发动机,让孩子自己确立目标;
第二步:大目标拆解成难度小、可实现的小目标;
第三步:和孩子约定提醒信号
第四步:让阶段成功清晰可见
第五步:根据变化,适时修正目标;
第六步:及时鼓励孩子。
四、积累成就感,在鼓励中成长。
培养成就感的三个原则:
1、避免与他人比较;
2、家长在表达鼓励或者肯定时,要使用描述的语句;
3、给予孩子开放自由的学习行动空间。
学会正确使用鼓励式语言:
1、描述式“我看到你...”描述具体的行为;
2、欣赏式:谢谢你...(做了什么事);
3、赋能式:我相信...(我对你有信心、信任你)。
五、收获价值感
价值感是获得持续学习热情的源泉。价值感从何而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很多家长基本都做到了。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叫精神需求,随着孩子的成长精神需求会被更强烈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感。
让孩子获得价值感的三个关键:
第一,找到适合孩子认知能力的“学习区”,使其获得“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喜悦和满足,如果孩子能在学习上获得这种体验,那么学习本身就能让孩子获得价值感。
研究表面,孩子在学习难度适宜的内容时,最容易产生心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找到孩子的学习区(即学习这些内容时有一定挑战,会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学习的内容中已学过的占85%,未学过的占15%)至关重要。
第二,帮孩子找到兴趣和能力优势。首先,给孩子自主选择兴趣和试错的权利;其次,确定兴趣后,给予足够的支持;最后,遇到瓶颈时,帮助孩子拆解目标,逐步达成,渡过困难期。
用成就感和使命感帮孩子提供持续的动力。如果兴趣不足以支持孩子前进,就会很容易放弃,所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所做事情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是使其愿意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可以通过进行阶段性目标结果的总结呈现和肯定,让孩子持续获得成就感。使命感则是让孩子明白做这件事情更深远的意义,如扔垃圾,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保护。
下一章: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都学什么
呵呵,小学一年级语文学得东西可不少呢!分上、下学期的。上学期主要有习惯,拼音,识字,阅读等内容,下学期主要是词串、识字、课文等。课文包括故事、儿歌、古诗等。希望能帮到您!
现在的小学一年级都学什么
语文:学拼音,简单的诗歌和小短文(主要就是认字啦)数学:比较什么长短大小啊,还有简单的加减法英语:学字母,还有超简单的一些单词,还有短语,例如:thank you. sit down,please.之类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