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现在女孩都很独立,家境不好的很少,没文化的几乎没有,没人愿意委屈自己嫁到这样的家庭里,被婆婆管教一辈子,生不如死。
每个周六晚七点都是雨儿妈妈上课时间,雨儿有时会跟着妈妈一起上课,有时则会自己去玩耍。这样的情形从雨儿一年级开始,到今天雨已经上四年级。
雨儿妈听老师这么一讲,内心特别焦虑,她知道老公根本指望不上,因为他生意很忙,有时几天都不回家,管教雨儿的重任只能由她独立完成。如何才能让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上课听讲学习呢?不,哪怕孩子学业成绩再一般只要孩子能不带来麻烦也行啊。
雨妈儿前思后想,最后决定带女儿去看医生,因为她在家里也发现孩子特别好动,雨儿根本不像一个小姑娘,更像是一个淘气顽皮的男孩子。到了儿童医院经医生检查后,雨儿妈看着诊断报告内心更加紧张,诊断书上写着雨儿有多动倾向,需要做进一步观察,而后确定治疗方案。
雨儿妈带着女儿从医院回家后,她便把情况和班主任讲了,李老师是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她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孩子,便建议雨儿妈想办法找一位有经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有针对性辅助她教育孩子。雨儿妈哪里能找得到呢,因为她从未听说过家庭教育还有专业指导师,看到雨儿妈很为难,李老师便推荐了一位专业指导师。
雨儿妈很快和长期从事家庭教育专业的韩老师联系上,并约定好时间带着雨儿去面见韩老师。
初次见面是在一个周日上午,雨儿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韩老师工作室。韩老师从事家庭教育有十几年,他接触过很多有问题的儿童,凭着过硬的家庭教育专业技能,让绝大多数孩子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只有少部分孩子因为家长无法配合方案落实而最终落下遗憾。
韩老师带领雨儿做各种游戏活动,看似在轻松玩耍,但是玩儿的同时,他告诉雨儿妈,自己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去观察和了解雨儿。雨儿妈以旁观者的打量着韩老师和雨儿,她发现雨儿很喜欢和韩老师一起做游戏,以及讲故事。两个小时过去后,游戏活动结束,雨儿玩儿的非常开心。
安排雨儿自己玩耍后,韩老师正式和雨儿妈做交流,他把初步评估告诉了雨儿妈。
1、雨儿认知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忽视早期家庭教育。
2、雨儿确实如医生检查的那样,有多动倾向,建议找中医做诊疗(尽可能避免使用带激素类药物)。
3、雨儿注意力保持能力较弱,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思维专注力。
4、雨儿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弱,需增加亲子陪伴时间和提高质量。
5、雨儿肢体自控力较弱,需要结合生活习惯养成增强孩子有目标做事意识。
韩老师说:“没有时间定数,多动问题解决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医生、老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配合,并且以良好的亲子陪伴为基础,只要不断营造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在好习惯持续养成下,会最终让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
接下来,雨儿妈便与韩老师协商为雨儿制定家庭教育方案,正式聘请韩老师做自己的专业指导师。
雨儿妈找到当地一位有名的老中医,通过医生的检查并给孩子开了中药,雨儿在服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多动症状明显有了改善。医生告诉雨儿妈,虽然孩子多动现象有改善,但仍需要持续服药,不能随便给孩子停药。听了医生的嘱咐,雨儿妈便同意了。
而接受韩老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也同步在进行,第一阶段,改善雨儿认知分辩迟滞作为重点开始实施。想让雨儿做好配合并不容易,毕竟孩子整个幼儿期里雨儿的家庭教育一直被忽视。但是雨儿妈和其他家长不同,她知道女儿的问题出在哪里后,便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爱与责任感来改变孩子。
雨儿妈以前因为不懂家庭教育,常常容易被女儿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生气发火,现在知道女儿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皆因自己和老公不重视家庭教育而导致,于是便在韩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始建立起育儿新观念,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而雨儿在妈妈对自己态度变化之后,和妈妈的信任关系也明显出现变化,她更愿意接受妈妈的陪伴、聊天、游戏、阅读、辅导学习等。
雨儿进入二年级后,雨儿按照医生的叮嘱,每学期去做两次检查,检查结果很乐观,孩子多动现象明显得到改善,但是仍然需要继续服药。而韩老师这边的家庭教育指导也在继续,开始进入生活习惯培养的正式阶段。最让雨儿妈开心的是,丈夫看到女儿的可喜变化,也积极支持她继续学习,也尽可能增加在家陪伴她们娘俩的时间。
因为有了爸爸回归家庭,雨儿的精神状态很快就显示出了活力。雨儿爸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虽然没有时间和妻子一起上韩老师的课,但是雨儿妈会把每周的课和任务讲给丈夫,力争夫妻俩共同去实施。看到雨儿爸妈在育儿方面已经形成合力,韩老师也非常欣慰,更坚信后续指导的效果。
随着对雨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妈妈发现女儿独立动手做事能力明显增强,而当雨儿专注做一件喜欢的事时,她能保护专注的时间由原来的三五分钟,现在能延长到至少十分钟。而保护孩子专注力则成了夫妻俩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原来不知道怎样陪伴女儿的他们,现在开始想着办法去肯定与激励孩子。在这种良性家庭氛围的影响之下,雨儿更愿意和爸爸妈妈说话聊天,她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整个二年级阶段有了突飞猛进。
当我们光看到雨儿的变化时,可能还不知道雨儿妈妈最初的育儿素质和状态,韩老师始终记得最初接触雨儿妈时的情景。她是一个不善于表达,又严重缺乏自信的母亲,由于女儿诸多问题,常常让她焦虑不安,精神状态很糟糕。但是随着不断坚持学习和接受专业指导,雨儿妈的育儿知识在不断积累,她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多,这正印证了家长和孩子同步成长的观点。
话说着,雨儿便进入了三年级,按照韩老师的指导方案,雨儿妈开始重点培养女儿独立学习的能力,如放学后让女儿自己回家,独立完成作业,而后去户外找小伙伴一起玩耍。由于每周安排学习习惯养成内容,雨儿又很喜欢韩老师课,自然在完成布置的好习惯养成内容方面,雨儿充满了自信,并且目标非常明确。
可能有家长在问,雨儿到了三年级后是否还在服药?提到这个问题很纠结,考虑到雨儿长期服药会产生依赖性,韩老师在和雨儿妈进行协商后,在雨儿三年级的寒假停药,观察一段时间后,看雨儿是否如服药期那样,让多动现象不会出现。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成功,雨儿的状态很快就出现反复。包括到四年级后,又做了一次尝试,仍然没有成功,不得已只能继续服药。
到三年级结束时,雨儿的各科学业成绩都达到优秀,这让全家人都非常开心。尤其是雨儿妈掩饰不住激动的泪水,她对韩老师讲:“正是有这三年级的陪伴与指导,才让她这个原来处于育儿困惑与迷茫的妈妈找到了自我。通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训练,她现在面对女儿时,自信明显增强。并且个人能力的提升,在单位同事面前也有体现,有时身边的同事都夸奖她变化非常大,工作业绩也越来越出色。”
韩老师对雨儿妈讲:“其实看到雨儿的变化,就知道你这三年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绝非普通家长所能比。因为你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家庭教育之路,你让自己的身心健康得到积极的改善,从而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你的变化成了纽带,让雨儿爸也回归了家庭,参与到女儿的陪伴与教育之中。也恰是因为你的进步,让雨儿的学校老师们更加愿意配合你支持你。这样的话,以雨儿为核心的教育圈构建的非常棒!”
尾声:关于雨儿妈的故事讲到这里就该结束了,虽然有很多话要讲,但是我想对于爱学习的家长来说,你一定能从雨儿妈身上汲取到精神的力量。因为我们都是父亲或母亲,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始终坚持家庭教育知识学习,成为专业的父母,才能正确教育和培养孩子。正如雨妈儿,凡是能坚持几年如一日在育儿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最终都会取得不错的成就。而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家长,往往做不到,因为懒惰与逃避责任往往会让他们对孩子和家人产生不满。只要家庭里有不和谐的音符,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管理与教育,对于这一基本常识,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明知道但做不到。在这里,我们应该向雨儿妈表达敬意,也感谢雨儿的班主任,是她打破了家校的壁垒,让家长和孩子才得已突破自我。
小孩难管教怎么办?
父母对孩子要有同理心。孩子生气,哭闹。父母要找出原因,并爱怜的跟他说我知道你是因为某某原因才难过的,对吗?换成是我,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可以用角色转换的办法,来让孩子体验一下父母的不易,比如,让他当一天家长,父母扮演懒惰又任性的孩子。平时家长的苦与累,要适当地让孩子感受到,让孩子慢慢地变得理解父母并主动关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