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和老师眼中,小林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为什么会跳楼?小林母亲至今仍然无法面对儿子已经离世的事实。
小林坠楼后,公安机关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上过天台,割过腕......” 也曾给好友提到过“天天想着四十九中楼,一跃解千愁”。
为什么孩子明明伤痕累累、百般愁苦,却不告诉我们?明明深夜里哭到崩溃,却对我们装作若无其事笑对生活呢?
怎么说孩子才能听,怎么沟通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内心呢?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周期中,那个阶段最困惑、最焦虑?
许多网友给出的答案只有三个字:青春期!
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
《从出生到独立》一书中这样写到:青少年期是孩子生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但又尚未完全成年。
他们一方面想要在生活上和情感上实现独立,但另一方面在许多事情上又继续依靠成年人。
2019年一名17岁男生,因与母亲发生口角,从上海卢浦大桥处跳桥,尽管母亲紧跟其后,却未能救下孩子,望着瞬间失去生命的儿子,母亲跪地,双手拍打地面,痛哭不已。
许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曾经无比乖巧,结果到了青春期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大人说话也不听,沟通时讲不到两句话就开吵。
原本亲密的一家人,现在居然变得如同陌生人一般,沟通起来往往是鸡同鸭讲。
为什么和孩子沟通时总是会犯错呢?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人们在沟通中所展现出的表面感受称为“表层情绪”把潜伏在表层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称为“深层情绪”
书中有这样一例子:当一位妻子看到丈夫不理睬自己时,她表面上会显得很愤怒,甚至会对丈夫大发雷霆,但隐藏在她那份怒意之下的,其实是自已被丈夫忽视而产生的悲伤。
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和父母发生摩擦时,表面上他们表达的是愤怒,其实隐藏在愤怒背后的可能是不被父母认可的悲伤,被父母误解后的委屈,被别人霸凌后的恐惧,甚至是当众出丑后的屈辱。
例如: 一个女孩刚写完作业,打开电视,结果,妈妈过来了……
于是就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又看电视,不学习,作业写完了?”
女孩内心觉得委屈,但是表面却是愤怒,直接回吵:“我刚打开电视,学习的时候你没看到”
其结果可想而知,一阵争吵很难幸免。
表面上看,女孩特别愤怒,其实,内心是一种期待和委屈。期待母亲对自己的信任。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愤怒时,可以选择耐心倾听,不打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愿意理解他们。
做到下面几点,孩子会更愿意听我们说。
01 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有情绪时要清楚地表达,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表达情绪的公式:“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建议”
例如,看到女儿看电视的母亲,可以尝试这样说“看到你看电视时,我感到很着急,担心你的作业没写完,会被老师批评...”
“刚才听你说我不理解你的时候,我觉得也有一些.....”
“如果真的很难谈下去,我们可以换个情绪怎么样”。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而不是趾高气昂的指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打开心扉跟我们谈话,接受我们的建议。
02 孩子成绩下降时的鼓励
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强的自尊心,面对学习的压力,成绩的下降,内心极度不安。
曾经有个男孩流着泪对他爸爸说“每次考的不好,你就只会反问我为什么同样的题目别人都能做出来,我就做不出来,你这么说时,我气得要死,就忍不住吼你。但事实上我心里也很憋屈,恨自己考不好,觉得对不起你们,”
其实,这个男孩最想听的就是父母安慰鼓励的话。哪怕说一句“没事的,下次努力就好”也可以。
因此,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原因;安慰孩子原本受伤的心,鼓励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整装待发,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比起成绩,孩子更在意的是来自父母的评判和认可。
03 跟孩子谈未来和打算
近期,一名中学生连续打游戏导致耳聋的事件,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其实,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比比皆是,许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早早就进入了所谓“四大皆空”状态,学校混日子,回家沉迷网络游戏。
曾经一个想休学的男生这样说:“我成绩很差,老师不喜欢我,父母指责我,我像个空气一样,根本没人在意。可在游戏里完全不一样,战友都崇拜我,我觉得我属于游戏。”
心理学家指出:“沉迷”网络的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很难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和夸奖,体会了太多的无奈、无助和焦虑,虚拟的网络可以找到归属感。
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并和孩子沟通。
写到最后
听过这样的话:
“这个世界上,什么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公务员需要公务员证,建筑师需要建筑师证....只有一种职业不要证书,那就是---父母”
其实,教育并没有错,父母并没有错,孩子更没有错。如何培养出健康、阳光、快乐、优秀的孩子,大概是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作为父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命题。
这本《从出生到独立》是我们最好的枕边书,教会我们从孩子出生到成人离家,每个阶段的应对办法,帮助我们从养育孩子的迷茫和焦虑中走出来,从容不迫地面对孩子。
我该怎么办?孩子很叛逆不是一般的叛逆?孩子很叛逆不是一般的叛逆,
孩子叛逆很多是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要多给孩子关爱,还有不叛逆期的孩子不要一味的劝阻,不然会变本加厉,适当的顺着他,然后引导他,孩子自己就会慢慢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