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崇明曙光路上的那所贵族学校,其实心里就打着一个小算盘,希望能门户过关,继续向老赖的儿子收着高昂的学费。一学期十八万啊。但是老赖却欠着债权人700万不肯归还,这种老赖还不得好好的收拾一下。
国家的信用体系就是这么一点点建立起来的,针对这些不守信用的赖皮,只能用刑事处罚来予以纠正。针对学校这种抗拒执法的行为,也是要予以严惩。这所学校表现非常恶劣,竟然使出三层花招来抗拒法院执法,最后一招还污蔑对方是假法官,个人认为罚款还是少了。头条热榜

资料视频截图
与之相悖的,则是有高校跨学年催收学费。
对此,学校结算科回应:现在交费是为了给9月份分流。
受疫情影响,各地高校纷纷延迟开学。针对公众关心的费用问题,4月份教育部发布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收费有关问题的预警》,明确要求“学费(保教费)不得跨学年或学期预收”、“住宿费不得跨学年或学期预收”、“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应根据实际住宿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
那边教育部门明文规定不得跨学年或学期预收的呼声刚落,这边就有学校无视政策精神、顶风作案,如此阳奉阴违让人惊讶。涉事学校宣称 “提前交可优惠5%”,打着照顾贫困生的名义,实际上玩的还是要求学生提前缴费的把戏。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住宿就缴费,不住宿就少缴或不缴”本就是常识。在各地教育部门陆续跟进,落实教育部住宿费退费要求的语境下,如果该校学生反映的涉事学校并未退住宿费的情况属实,不仅有违“契约精神”,是否合理合规,也值得商榷。
民办学校办学,当然需要收取必要的经费。延期开学不能及时收费,或许会给学校的正常运转带来诸多困难。但是,催收跨学年学费的问题,不只是违规,还在于给学生和家长增添负担----疫情之下,不少家庭的收入明显下降,非常时期将压力传导给学生和家长,也有失教育温情。
不只是疫情期间,针对某些学校长期以来的“跨学年收费”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对此早已明令禁止。一些学校如此明目张胆,公然违规的行为,显然需要当地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后,秉承“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精神,及时予以纠正并追责。
如今,各地高校将陆续迎来复学复课,对于疫情期间的收费、退费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各地教育部门也宜纳入监管视野,若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规操作,也该及时纠正并追责。像涉事高校这样还违规预收学费的,更要依法依规处理。
□胡欣红(教师)